Dr Stephen Ho 何庸亞博士
+852 9028-6528
  • 首頁
  • 現任公職
  • 合作伙伴
  • 著作介紹
  • 好友感言
  • 桃李滿門
    • 師徒結緣 Blog
    • 徒弟活動 Blog
  • 個人活動 Blog
  • 應用行為分析 Blog
  • 專注力 Blog
  • 大腦科學 Blog
  • 身體語言 Blog
  • 運動智能 Blog
  • 嬰幼兒培育 Blog
  • 家族理財辦公室 Blog
  • 企業教練 Blog
  • 人際溝通 Blog
  • 零售業培訓 Blog
  • 演講技巧 Blog
  • 2009 最有價值企業大奬
  • 2016最可信賴企業顧問大奬
  • 福建福州掛牌上板
  • 聯絡何博士

專注力不足的年齡因素

6/16/2016

0 Comments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容易受到外界的環境所影響,以致無法完成手中正在進行的工作。一般來說,兩歲大的孩子,專注力可以維持的時間大約是七至八分鐘;三歲時大約為九至十分鐘;四歲時大約為11至12分鐘;五歲時可達到15分鐘。詳細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0至12個月,專注力時間:一分鐘
13至24個月,專注力時間:七分鐘
25至30六個月,專注力時間:九分鐘
24至60個月,專注力時間: 15分鐘
7至10歲,專注力時間: 20分鐘
成人,專注力時間: 45至60分鐘

因此在判斷小朋友是否有專注力的問題時,家長必須要考慮到他的年齡。我們總不能要求一個四歲的小朋友一句話也不說地看完一套電影,也不能要求一個十歲的小朋友專注地聆聽兩小時的大學課堂。緊記觀察小朋友必須要有一個參考點,即時跟年齡相若的小朋友比較,否則很容易造成判斷上的錯誤。
0 Comments

專注力不足與認知發展因素的關係

6/16/2016

0 Comments

 
除了年齡之外,認知能力未完全成熟亦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認知能力包括了很多不同的腦部功能,例如邏輯、語言、記憶、損失、理解、決策力等等。小朋友因為認知能力未完全發展成熟,因而分辨不了事情進行的程序及其緩急輕重,以至於常常有事想要做,卻因未能按步就班而事事都無法完成。加上孩子的心理質素未必能完全地應付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到他們會因情緒的憂慮、不安全感而分心專注於外在環境的風吹草動,因此變成了對正在從事的工作或活動無法專注的現象。
0 Comments

美國神經科學會指出「不專注」及「過度活躍及衝動」兩個組別的臨床表現特徵

6/16/2016

0 Comments

 
美國神經科學會將有可能患上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臨床表現,分為「不專注」及「過度活躍及衝動」兩個組別。以下就是這兩個組別的特徵:
九行不專注組別的特徵:
第一,經常無法注意細節及容易因操心而犯錯
第二,經常在做功課或遊戲時難於維持專注力
第三,別人與她說話時,經常沒有留心聆聽
第四,經常不能完成指定工作
第五,做事常常缺乏條理,有頭冇尾
第六,避免或怕動腦筋
第七,時常遺失所需物件(例如:玩具、功課或文具)
第八,經常受外界干擾而不專心
第九,經常忘記每日的活動
九項過度活躍及衝動組別的特徵:
第一,經常坐立不安或扭動身體
第二,經常離開座位
第三,經常在不適當是奔跑或攀爬
第四,經常無法從事安靜的休閑活動
第五,經常處於「準備出擊」狀態,好像背後有摩打驅動
第六,經常滔滔不絕的說話
第七,經常在問題問完之前就急不及待說出答案
第八,經常不願意輪候
第九,經常打團或打擾他人

如果孩子在不專注組別或過度活躍及衝動組中,各有六項或以上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存在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如在學校及在家中) ,及維持了六個月或異常,並為他/她在學習、行為和社交上帶來負面的影響,那就可能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另外,家長必須注意,第一,特徵的內容;第二,特徵必須在不同場合出現;第三,要維持一段長時間;及第四,影響生活及學習。在分辨小朋友是否患上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是,我們必須嚴謹的去評估及觀察,絕不能以偏面及單一的證據來決定診斷,否則便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
0 Comments

孩子常常要求要玩手機或電腦,該怎麼辦?

6/9/2016

0 Comments

 
Picture
美國 1 個關注家庭的組織進行了研究,發現接近 4 成的 2 歲以下幼童,利用手機、平板玩遊戲、睇短片。
研究發現 38% 的 2 歲以下幼童有玩手機、平板遊戲和睇片的習慣。研究同時發現,幼童睇電視的百分比維持在 66%,使用電腦則升至 10%。但觀看 DVD 則由 52% 減少至 46%。
研究亦發現,有 72% 的 8 歲小童使用智能手機、平板或類似裝置。0 至 8 歲小童每日使用手機、平板的時間上升至 15 分鐘。負責該項研究的 Steyer 指出,小朋友在還未懂得說話就已經睇電視,或者嘗試在 iPad、iPhone 上以手指滑動。
美國有兒科組織建議家長禁止 2 歲以下幼童,接觸任何螢光幕,包括手機和平板。但 Steyer 認為只要有效控制使用時間和收看的內容,平板都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工具。他相信小朋友使用流動裝置越來越多是無可避免。

手機、電腦和電視有豐富的聲光效果,孩子喜歡這種快速跳動的刺激。然而在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下,接觸3C產品無可避免,但孩子常要求玩電子產品時,就表示他的行為抑制能力需多給多引導和協助。
建議:可以先幫孩子過濾遊戲項目和電視節目,另一方面和孩子約定使用的時限,而家長本身也要以身作則,在身教和規則兩者並行下,可慢慢提升孩子的行為抑制能力!
0 Comments

經常接觸手機、電腦,會影響專注力嗎?

6/6/2016

1 Comment

 
Picture
Picture
絕對會。電腦、手機擁有豐富的視聽覺刺激,對於長期使用3C產品(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信息家電)的孩子來說,會對沒有聲音和畫面的書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對閱讀興趣降低。加上孩子長時間注意瑩幕,會導致眼球呆滯,造成眼球搜索功能減慢,閱讀時容易發生跳行跳字的狀況,自然不易專注。
提醒:孩子接觸3C產品要有時間限制,進而可提升孩子學習時的專注力。澳洲曾經有研究指出,幼兒園時期觀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孩子的智商發展會有明顯落後的情形。

1 Comment

    何庸亞博士 Blog

    生活點滴,何博士都會在這裡與各位友好分享。讓我們彼此照耀!
    專注力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個案數子正不斷上升。很多參考數據和合適建議,都會在這裡與大家一同分享。

    Archives

    June 2016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Copyright © 2016 drstephenh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