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tephen Ho 何庸亞博士
+852 9028-6528
  • 首頁
  • 現任公職
  • 合作伙伴
  • 著作介紹
  • 好友感言
  • 桃李滿門
    • 師徒結緣 Blog
    • 徒弟活動 Blog
  • 個人活動 Blog
  • 應用行為分析 Blog
  • 專注力 Blog
  • 大腦科學 Blog
  • 身體語言 Blog
  • 運動智能 Blog
  • 嬰幼兒培育 Blog
  • 家族理財辦公室 Blog
  • 企業教練 Blog
  • 人際溝通 Blog
  • 零售業培訓 Blog
  • 演講技巧 Blog
  • 2009 最有價值企業大奬
  • 2016最可信賴企業顧問大奬
  • 福建福州掛牌上板
  • 聯絡何博士

Identify the 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FR, VR, FI, VI)

7/12/2016

0 Comments

 
  1. Frequent flyer program: getting a free flight after accumulating x number of flight miles. Fixed ratio
  2. Fly fishing
    Variable ratio
  3. Receiving a good grade for reading x number of chapters of the book Fixed ratio
  4. Athlete signs contract whereby his salary increases are renegotiated every three years. Fixed interval
  5. Playing Bingo Variable ratio
  6. Waiting for a taxi cab. Variable interval
  7. Going up a staircase, you must go up the same number of stairs to get to the landing Fixed ratio
  8. Selling Girl Scout cookies door to door Variable ratio
  9. Random drug testing Variable interval
  10. Speed traps on highway Variable interval
  11. Individuals collect bottles, cans, and other recyclables get payment for a specific amount of these items Fixed ratio
  12. Number of “throws” to get a strike in bowling Variable ratio
  13. Getting clean clothes from the washing machine once the cycle is finished Fixed interval
  14. Fishing
    Variable interval
  15. Signaling while hitchhiking Variable ratio
  16. Doing 20 sit-ups to keep fit Fixed ratio
0 Comments

影響正增強有效性的因素

7/6/2016

0 Comments

 
第一,選擇要增加的行為
第二,選擇增強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增強物)
第三,操弄
第四,增強物分量或強度
第五,指導語:善用規則
第六,增強物的立即性
第七,即效與非即效增強
第八,撤除對方案的依賴並改成自然增強物
0 Comments

增強可欲行為的例子

7/6/2016

0 Comments

 
例子一
情景:媽媽在廚房忙着煮東西
反應:他的三歲女兒開始跟弟弟玩
立即結果:母親煮完東西,坐下來月兩人玩一會
長期效果:以後女兒很可能在媽媽煮東西是跟弟弟玩,因為跟弟弟玩可以獲得注意

例子二
情景:當你在十字路口等待,一兩車插入右邊空房
反應:你招手楊這輛車駛入你的車度
立即結果:駕駛者點頭揮手表示姐姐並且駛入車道
長期效果:駕駛者先議會喂,使得日後你在女子情景有禮的機率增加

例子三
情景:三年級學生有份作業要做
反應:有位平常很吵的學生卻正正坐在位子上做作業
立即結果:老師走過去冰拍拍他的肩膀
長期效果:以後她在教室做作業的機率增加

例子四
情景:一個炎熱下午,父子兩人在百貨公司購物,兩人都很累了
反應:孩子很安靜地跟在父親後面走,沒有任何抱怨
立即結果:父親對孩子說:「我們去買冰淇淋並坐一會吧」
長期效果:在未來的購物過程,孩子很可能會乖乖地跟着父親走

例子五
情景:媽媽嚐了一口湯,嚐起來沒什麼味道
反應:她加了一點鮮雞精
立即結果:她對自己說:「嚐起來很有味道,就像濃湯一樣」
長期效果:在未來的類似情境中她有可能會在湯中加上這種鮮雞精

例子六
情景:夫妻二人準備就寢
反應:丈夫撿起妻子的衣物,放進洗衣籃中
立即結果:妻子拍拍丈夫並表示謝謝
長期效果:在未來,先生有可能會把妻子的衣物放進洗衣籃

例子七
情景:何博士嘗試錄下一些東西,結果錄音機沒反應
反應:博士拉拉耳機的其中一條線
立即結果:錄音機有反應了
長期效果:在未來類似的情境中,這種拉耳機線的行為可能會增加
0 Comments

正增強不當行為的範例

7/6/2016

0 Comments

 
例子一
情景:三歲小孩原本在客廳畫畫,後來站起來到處看
反應:孩子走過去電視機那邊,開始玩弄按鍵
立即結果:媽媽立刻走過去跟孩子說:「我想你大概不想自己玩,我們出去走走吧」
長期效果:未來孩子玩弄按鍵的機會會增加,因為這樣子可以引起媽媽的注意


例子二
情景:當小明要去上班時卻找不到襯衫
反應:他馬上大叫:「我的襯衫呢?」
立刻結果:太太馬上找出先生的襯衫
長期效果:在未來當先生找不到襯衫時,他很可能又會大吼大叫


例子三
情景:爸爸望着湯襯衫,兩個小孩很安靜地在旁邊玩
反應:老大用玩具打弟弟的頭
立即結果:爸爸停止燙衣服,坐下來跟他們玩一陣子
長期效果:老大以後可能會打弟弟的頭已引起爸爸的注意


例子四
情景:母子兩人在百貨公司逛
反應:孩子開始尖叫:「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立即結果:媽媽很尷尬,沒買東西就立即帶着孩子離開
長期效果:在未來的情景,孩子可能還是會尖叫


例子五
情景:在教養院的餐廳裏,一些嚴重智能障礙者正在吃早餐
反應:一個女生拿着空杯紙,大叫:「喔!喔!喔!」
立即結果:一個看護人員馬上過去把牛奶倒進他的杯子
長期效果:當以後這個女生要牛奶時,他可能會拿着空杯子大叫


例子六
情景:爸爸正在看電視現場轉播世界盃足球賽
反應:兩個孩子在房間內玩得很大聲
立即結果:爸爸給孩子一些錢,讓他們去商店買東西,免得吵着他看電視
長期效果:在未來當爸爸在客廳看電視時,這兩個孩子很可能會玩得很吵


例子七
情景:在朋友聚會時,當妻子與其他男士很熱烈地聊天時,先生變得悶悶不樂的樣子
反應:先生出現一些都幾的行為並且很生氣地離開聚會場所
立即結果:太太立刻跟着先生離開,並且安撫先生
長期效果:在未來先生很可能會在類似情景離開聚會場所
0 Comments

正增強的缺點

7/6/2016

0 Comments

 
缺點類型一:不清楚自己運用正增強的人可能會誤用
缺點類型二:知道原則卻不清楚後續影響的人可能無法有效地運用
缺點類型三:因過度簡化行為而無法適當地運用原則的原因
缺點類型四:沒有行為知識的人可能會以標籤不當地解釋行為
缺點類型五:沒有使用某些行為程序只因為這些程序很複雜,需要特殊的知識或訓練
0 Comments

即效與否的重要性的例子

7/6/2016

0 Comments

 
張教練看着青少年游泳俱樂部的選手進行行上練習,他已經好幾次嘗試要讓選手知道競賽時的轉彎與練習時不應該在中間停頓的重要性。張教練後來採用其中一個教練的建議,在每次例行練習後安排奬勵。在每次練習的最後十分鐘,他們可以做他們喜歡做的活動(例如晚一點才開始下一次練習、玩水上活動等) ,但是結果仍是一樣:選手轉彎仍有問題,而且練習中還有不當的停頓。
張教練犯的錯誤就是行為改變新手常犯的錯。安排非立即增強在練習中可能增加參與,但是不太可能對練習行為有太大效果。教師也常犯和張教練同樣的錯誤,老師們以為只要安排愉快的環境就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但是增強物必須要在希望改善之行為後立即出現。
當中教練知道此一差別後,他把活動安排在適當的練習行為之後。接下來的幾次練習中,選手必須要在泳池終點有一定轉彎的數量並沒有停頓才可以贏得練習結束後的增強物。結果,游泳選手改善了150%。因此,要使增強方案有最大的效果,要確定在你希望改變的行為出現後立即增強行為。
除了不能增加適當行為,非立即增強可能會增強不當行為。也就是行為之後恰巧有增強物,行為可能會收到增強,即使原先並不是要產生增強。這樣的增強稱為「偶發增強」,受到強化的行為稱之為「迷信行為」。
0 Comments

沒有正增強意識的弊端

7/5/2016

0 Comments

 
其實,那些沒有察覺正增強的人,正就是那些會以正增強強化不當行為的人。因為許多不當行為會引起助理、護士、同濟、教師、家長、醫生給其他人的社會性注意,當他們沒有預期到這種情形時可能就會造成這種情形。
假想一個十分退縮的孩子。這類孩子行為特徵之一就是他們眼睛不看跟他們說話的人;看到有大人接近,他們常常會跑掉。我們可能會說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注意。事實上,這些退縮小孩所獲得的社會性注意可能遠超過講話時眼睛會看大人的正常孩子。在這種情形下,很自然大人會堅持孩子要看着說話的人,很不幸地,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增強孩子的退縮行為。這些人可能是受到理論的影響,理論認為社會性活動是有必要,「把孩子從他的退縮世界拉出來」。在現實世界,一個適當的做法是不你會退縮行為,只注意帶子的社會活動行為(例如當孩子會注意與他們互動的大人)。對於使用正確行為改變技術者,工作最困難的部份是其他人增強不當行為可能會阻礙或為了他們的努力。例如,助理希望可以增強孩子注視的行為,但會因為他人增強孩子的不看人行為而效果大打折扣。
0 Comments

過度簡化行為改變的弊端

7/5/2016

0 Comments

 
假設一個大學生星期一晚上花了三個小時準備考試,星期二考試,星期四知道自己得到A。因此說大學生讀三小時的行為獲得好成績的增強,就是過度簡化的說法。從讀書到知道成績的時間很長。解釋這裏行為,應該檢視以往強化讀書行為的立即結果。關於讀書行為,也許可以說是考試前一晚擔憂自己可能考不好,使她很焦慮。也許讀書行為的立即結果可以解除焦慮。也許是讀完書就會想到自己可能獲得高分,這樣的想法全年起行為與增強物。在行為之後,提醒自己行為可能的延宕自然增強物,通常可以強化此一行為。記得幫你要解釋正增強所強化的行為,記得點是行為之後立即結果。如果是研究增強物,行為表現之後超過30秒的增強物,就算正增強物行為增加,只是一個嗰度簡化的說法。不過有些研究顯示,在某些情況,即使沒有明顯的刺激串起行為與增強物,延宕增強物可以是有效的。
0 Comments

沒有行為知識的人容易標籤他人

7/5/2016

0 Comments

 
假設青少年坊間一直亂糟糟的,從來不整理床舖,使用完廚房也不會請你,很少看書,整天看電視或想唸書。父母可能會說他是因為懶惰才會如此。更精確的解釋可能是他的朋友提供想唸書的增強物,看到有趣的畫面提供看電視的增強,但他讀書或整理房間的行為卻沒有從父母或師長畫得增強。
0 Comments

使用增強物會不會消弱人的內在動機呢?

7/5/2016

0 Comments

 
如果你刻意使用實質物品來增強某人的行為,你會不會消弱某人做這個行為的內在動機呢?有關這個主題的實驗文獻回顧,清楚地指出這種觀點是一種迷思。更進一步,外在增強物會消弱內在動機的觀念太容易在一般想法中出現。假使外在增強物會消弱內在動機,那麼那些樂在工作的有錢人應該要拒絕高薪,或者只要求領取足以糊口的薪水即可,以免他們的薪水會破壞他們工作的樂趣。留意增強物的內在與外在的區別可能並不是正確的:所有的增強物牽涉到外在刺激,也有內在層面。
0 Comments

    何庸亞博士
    ​應用行為分析 Blog

    應用行為分析的技術,是現今教育界、培訓界、輔導、管理、客戶服務、親子關係、治療、教技指導、競賽運動等,都是高端的指標。

    何博士在這裡會與大家分享當中的知識、技巧及策略,希望可以推已及人,助人自助。

      如果你想定期收到相關資訊,請留下你的電郵地址:

    訂閱本Blog資訊

    Archives

    September 2019
    May 2017
    October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Copyright © 2016 drstephenho.com. All rights reserved.